杨宜勇: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目标
日期:2021-05-23  作者:[db:作者] 来源:[db:来源]  浏览量:7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共圆中国梦的热情和干劲。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众所周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新阶段特别关心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01 牢记使命,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人民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指出,“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随后,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强调,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进一步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这为我们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02 时不我待,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史使命

共同富裕既是一个十分宏伟的远景目标,更是一个持续奋斗的累积过程。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肩负起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历史使命,千方百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新发展阶段要树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意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发展国民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丝毫不能放松。在新发展阶段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充分挖掘新动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释放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谈及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共创共建这个重要前提。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人们的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等也会随之改变。“十四五”时期,如何建设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现代化社会是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坚持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善于把握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期波动中探究长期趋势,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03 纲举目张,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理念决定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实现共同富裕要从根本上把握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

实现共同富裕要从问题导向上把握新发展理念。目前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定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密不可分。共享发展理念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那就是由全体人民共享、由14亿中国人共享。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实现共同富裕时刻铭记在心头、体现在重要议事日程上、落实在各项工作举措里,既下大力气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发展和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杨宜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来源:国宏高端智库微信号)